董奉草堂欢迎您!
中草药知识
麦冬
时间:2022年09月14日 点击: 1840 次

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(L.f) Ker-Gawl.的干燥块根。


别名

沿阶草,书带草,麦门冬

拉丁名称

Ophiopogonis Radix

药性

药用部位

块根

药味

苦,甘

功效类别

补虚药

归经

胃经,肺经,心经

主要产区

四川,浙江,贵州


功效主治

功效

养阴生津,润肺清心。

主治

用于肺燥干咳,阴虚痨嗽,喉痹咽痛,津伤口渴,内热消渴,心烦失眠,肠燥便秘。

用法用量

6~12g。

采收加工

采收方式

四川麦冬于栽种后第2年4月上、中旬收获。选晴天把麦冬全株翻出土面,抖去根部泥土,用刀切下块根和须根。

浙江麦冬一般栽种后第3年,于立夏至芒种收获。选晴天逐丛深挖,整丛挖起。耙敲去泥土,用刀切下连须麦冬。

加工方法

四川和浙江加工麦冬的方法略有不同。

  1. 四川:将连须麦冬放入箩筐内,置流水中用脚踩淘,洗尽泥沙,摊放晒上曝晒,待水气干后,用双手轻轻搓揉,称为“短水”。搓揉不宜用力过大,以免搓破块根表皮,造成“油子”,影响质量。搓后再晒,晒后再搓,反复4-5次。待干燥后,在地上挖一条沟,中间深,两头浅,沟内垫席子,把麦冬倒入中部,用脚蹬擦,使须根断落、体质光洁柔润。然后用筛子或风斗除去须根和杂质,即获净麦冬。
  2. 浙江:将连须麦冬置清水中淘洗干净,摊放芦帘或竹垫上暴晒。第1次晒3-5天后堆积2-3天,使块根水分向须根渗出。第2次再晒3-5天,以小堆晒为宜,并经常翻动,使之均匀干燥,不致晒僵,再堆3-5天。第3次晒4-5天,再堆3-5天,使麦冬干燥度达80%左右。“三堆三晒”的目的是使麦冬失水缓慢、须根中的有效成分转至块根中,并使块根皱纹细、折干率高、质量好。经过"三堆三晒"的麦冬,先用剪刀煎去两端须根,但需留0.5厘米左右,俗称“毛麦冬”。再晒至全干,剪去毛麦冬两端须根,俗称“笃落须”。然后按规格分档包装。

炮制方法

  1. 朱麦冬:取净麦冬,喷清水少许,微润,加朱砂细粉,拌匀,取出晾干。每麦冬100kg,用朱砂粉2kg。
  2. 炒麦冬:取净麦冬,用文火炒至微焦;或炒至胀胖隆起,取出放凉。
  3. 米炒麦冬:将米撒入锅内,待冒烟市,投入净麦冬,用文火炒至米呈焦黄色,麦冬呈黄色或微显焦斑为度,取出,筛去焦米,放凉。每麦冬100kg,用米12kg。
  4. 炙麦冬:取炼蜜置锅内,加适量开水稀释后,加热至沸,投入净麦冬,用文火炒至黄色,不粘手为度,取出放凉。每麦冬100kg,用炼蜜12kg。

贮藏方法

麦冬一般用麻袋包装,每件40公斤左右。贮存于仓库通风干燥处。

本品易虫蛀,受潮生霉,久贮易泛油。泛油品俗称“油条”,体质绵柔,断面茬口加深发粘,表面有油样物外溢,重压后常板结成坨,返热发霉。危害的仓虫有大谷盗、诱赤扁谷盗、玉米象、谷蠹、扁薪甲、小蕈甲等。

储藏期间,货垛不宜过高过大,堆垛间留有一定空隙,便于通风。高温多湿季节前,应密封抽氧充氮养护。发现虫害,用磷化铝熏杀。

药方选录

  1. 麦门冬丸(《普济方》),治虚热上攻,脾肺有热,咽喉生疮。
  2. 生脉散(《千金方》),治热伤元气,肢体倦怠,气短懒言,口干作渴,汗出不止,脚欹眼黑,津枯液涸。
  3. 麦门冬散(《备急千金要方》),治缺乳。
  4. 麦门冬散(《太平圣惠方》),治伤寒阳痉,身壮热,项背强直,心膈烦躁,发热恶寒,头面赤色,四肢疼痛。
  5. 麦门冬丸(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),治上儿肌肤赢瘦,骨热,小便赤黄。
  6. 麦门冬饮(《外台秘要》),治心劳热不止,肉毛焦色无润,口赤干燥,心闷。
  7. 麦门冬饮子(《宣明论方》),治膈消胸满,心烦,津液亏虚,短气,久为消渴。
  8. 麦门冬汤(《金匮要略》),功能益胃生津,降逆下气,治胃有虚热,津液不足,气火上逆而致的肺痿。
  9. 麦冬理中汤(《备急千金要方》),治上焦热,腹满不欲食,或食则先吐后泻,肢挛痛。
  10. 麦冬平肺饮(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),治肺痈初起,咳嗽气急,胸中隐痛,吐脓痰者。
福州市长乐区中医院董奉草堂中医药
闽ICP备2020017522号-1